進入4月份以后,全國小麥從南到北陸續開始抽穗、揚花、受粉、灌漿,小麥生長即進入中后期。中后期是小麥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尤其是灌漿期,是小麥一生中病害發生最多的時期,也是防治病害的重要時期,控制好該時期的病害對小麥豐產增收至關重要。
我國小麥中后期的主要病害有:銹病(條銹、葉銹)、白粉病、赤霉病、紋枯病、全蝕病、黑穗病、根腐病、葉枯病、穎枯病、細菌性條斑病等。
在防治上注意如下技術要點:
中后期病害防治要嚴格遵循“準確監測、帶藥偵查、發現一點、防治一片”的策略,“打點保面,降低菌源基數、減緩流行速率”,采取“一噴三防”措施,開展大面積專業化防治。具體操作時,力爭達到規范化防控,即定人、定點、定時進行監測;統一采購、統一供應、統一配制、統一施藥進行防治。
“一噴三防”技術指的是將殺菌劑、殺蟲劑、植物生長調節劑(如微肥、抗旱劑等)混配,一次噴藥可以達到防病、防蟲、防倒伏(防干熱風、防早衰)“三防”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嚴格按照農藥復配、混配原則進行,“一噴”也要因病蟲害而異。比如,防治銹病力爭做到“早發現、早預警、早防治”,藥劑可用三唑酮或烯唑醇,按標簽說明兌水30-50公斤進行全株噴霧,每隔5-7天噴一次,共噴2-3次。
防控時期也是關鍵,一定在病害發展達到防治指標時用藥,其中小麥條銹病的防治指標是病株率達10%或病葉率達5%。小麥白粉病防治指標是穗期病株率達60%以上、個別病株旗葉開始出現病斑,但對于高水肥麥田,尤其是常發區的感病品種田塊,要及時對發病點片進行挑治,以控制其蔓延。赤霉病是一種典型的氣候型病害,若在小麥抽穗揚花期遇有3天以上連陰雨天氣,氣溫在15℃以上,就會造成大流行,應立即進行小麥赤霉病預防。小麥赤霉病與吸漿蟲、麥穗蚜的防治,最佳防治適期同屬一個時期,即小麥抽穗至揚花盛期,可采取“一噴三防”措施,用烯唑醇或多菌靈或甲基托布津,加菊酯類農藥或氧樂果,再加二氫鉀,按標簽說明用量兌水30-50公斤,于傍晚或黎明針對穗部上下10厘米處噴藥,每隔3-5天噴一次,共噴2-3次,也可選用氰烯菌酯按說明噴霧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