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的齊魯大地,春意盎然,農民們忙碌在田間地頭,呈現著一派備春耕保豐收的繁忙景象,這是記者日前在山東臨沂采訪時看到的情景。
一大早,山東省蒼山縣車輞鎮邢家村的農民就聚攏到村里新建的甜瓜交易市場,邢家村支部書記崔成功告訴記者,村民來了不少,前幾天就聽說了今天中化集團公司要在這里發放邢家村的測土配方結果,農業專家還要現場指導農民如何科學施用化肥,連外村的村民都趕來了。47歲的邢家村村民宋加全今天也領到了一份測土配方單。“這份化驗單要花錢嗎?”記者問道。“不用的”,宋加全說:“月初的時候,中化集團公司設在鎮里的農化服務站派人來田里取樣,說是免費給我們檢測,我想著反正也不用花錢,就請農化站到我的大棚里取了點土壤。這么快化驗結果就出來了。”“那你能看懂化驗單嗎?”宋加全指著剛領到的測土配方單子說:“你看這個化驗單,標的都很清楚,我家土壤的鉀含量高,鉀那一欄的星星就多,銨態氮含量低,你看這一欄的星星就少,才4顆星。剛才我也咨詢了專家,專家說我的地養分還可以,下次追肥時再用10公斤的尿素就可以做到平衡施肥了。”
“專家來村里發放測土結果,為我建起了土地檔案,以后種地施肥,我心里就更有底。”宋加全掩飾不住心中的喜悅:“今年我種了2畝多甜瓜和1畝辣椒,都是大棚。以前種地靠的是祖輩留下來的經驗,現在種田也要講究成本,前年我種辣椒,化肥施多了,結果莊稼得了肥害,錢沒少花可產量卻低了,年底一算賬該掙的錢沒掙到。今天拿到了土樣,知道土壤里缺了什么。這就好比知道人得了什么病,就知道用什么藥治病了。”中國農業科學院國家測土施肥中心實驗室白由路主任介紹說,在傳統的農業生產中,由于農民科學平衡施用化肥意識不強,化肥利用率平均不足30%,不僅增加了農民生產成本,還使土壤板結,出現“氮過剩、磷富有、鉀缺少、中微量元素不足”等現象,而且造成了環境污染等問題,出現“錢沒少花、肥沒少施、力沒少出、糧沒多打”的怪現象。
2006年,中國中化集團公司與中國農科院共同組建了測土配方施肥技術中心,并在全國各地建立了近200個科學施用化肥示范村,邢家村便是其中之一。白由路介紹說,測土配方施肥分三個步驟,先對土壤中的有效養分進行測試,了解土壤養分與含量的狀況,然后根據當年要種植的作物預計要達到的產量,根據這種作物的需肥規律及土壤養分狀況,計算出需要的各種化肥和用量,再把所需的各種化肥進行合理安排,做基肥、種肥、追肥的施用比例和施用技術。科學施肥示范村建設是中化集團公司開展系列公益性為農服務的一項創新,中化集團公司在示范村建立農化知識宣傳欄,展示科學施肥手冊、口袋書、明白紙;每年的春耕和秋播,聘請當地農化服務站專家到示范村為當地種田大戶,講授科學耕種和平衡施用化肥知識,教農民如何辨別真假農資;在農作物收獲季節舉辦田間效果示范及豐收日活動,組織周邊村鎮現場觀摩示范效果,通過增產、增收的示范效應,使更多的農民了解科學施肥知識,并應用于自家農業生產中,使更多農民從中受益,增產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