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多施點好”,這是種了幾十年地的山東省蒼山縣東輞鎮刑家村村民葛成利固有的觀念。當蔬菜瓜果長勢不好時,他首先想到的是肥施得不夠。可他拿著長得發蔫的甜瓜苗展示給前來指導的中國農科院專家白由路時,白博士仔細查看了瓜苗的成長狀況,略帶遺憾地告訴葛成利,”不是化肥施少了,而是施肥的方法錯誤,肥施得越多,危害就越大。”葛成利不相信這個結論:”俺種了一輩子地,到今天才聽說這個理兒。”白博士告訴葛成利:”我有辦法把你家長得不好的瓜果矯正過來。”
這是前不久發生在由中化公司專門組織的為農服務活動中的一幕。中化公司作為中國最大的化肥產品供應商和經銷商,2006年化肥銷量超過1200萬噸。然而在調查中,中化公司發現客戶群中有相當一部分施肥觀念錯誤,像葛成利這樣的農民不在少數。在山東臨沂參加現場服務的中化公司有關領導告訴記者:”千萬不要低估錯誤施肥帶來的后果,錯誤施肥造成的直接和間接后果是,提高了成本,化肥利用率平均不足30%;污染了土壤,使土壤板結,造成氮過剩、磷富有、鉀缺少,中微量元素不足;農民錢沒少花,肥沒少施,力沒少出,糧沒多打。”白博士所說的矯正辦法正是中化公司在山東臨沂等地進行試點,并計劃于年內在全國大范圍推廣的測土配方服務。
測土配方這個詞在刑家村知道的村民很少,村支書崔成功是其中的一位。早在幾年前,中化在山東臨沂組織了測土配方的試點。作為村里的科技帶頭人,崔成功抱著試一試的態度,按照中化公司的思路實施,果然化肥施得少了,而瓜果蔬菜卻長得好了。
究竟什么是測土配方呢?中化公司的特邀專家、長期扎根農村的林繼雄告訴記者:”對土壤中的有效養分進行測試,了解土壤養分與含量的狀況,這就是測土;然后根據當年要種植的作物預計要達到的產量,這種作物的需肥規律及土壤養分狀況,計算出需要的各種肥料及用量,這就是配方;把所需要的各種肥料進行合理安排,做基肥、種肥和追肥施用,這就是施肥。”
測土配方施肥完全是對原來傳統施肥理念的糾正,因此要讓接受著傳統施肥觀的農民馬上接受它,要下一番功夫。每年,中化公司在全國范圍內都要開展500場以上的測土配方培訓活動,服務的農民超過200萬左右。記者在臨沂中化山東肥業有限公司廠區,聆聽了一堂農科院專家講授的課程。來聽課的都是各村的科技骨干,回去之后會有更多的農民從他們那里獲取相關知識,其覆蓋面更廣。
現場的氣氛十分熱烈,專家們根據采集的土壤樣本,仔細分析了土壤的各元素含量,用通俗易懂的言語,深入淺出地講解平衡施肥技術,作物養分不足的癥狀以及補救措施,農民們紛紛把日常生產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提出來,專家們耐心地給予解答。
通過培訓讓廣大農民接受新施肥觀念是一方面,關鍵還在于實際操作。測土配方的技術性很強,需要尖端的設備,一般農民借助自身力量無法完成測量。中化專門在全國各地組建了測土配方施肥實驗室和服務站,山東臨沂的服務站就設立在中化山東肥業有限公司的廠區。服務站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每年可以測土兩萬份。
服務站往下都設有服務點。大多服務點設在鄉鎮甚至進村,直接面向農民。農民們把自家地里的土壤送到服務點,服務點再送到服務站,大約一周的時間服務站的檢測結果就會出來,反饋回服務點。記者在服務站隨手拿起一份沂南縣河東村張學光家的土壤檢測報告,上面清楚地表明張家的土壤是結構性的失衡,氮多了而鉀少了,報告建議在今后要適當減少氮肥的施量,多補充鉀肥。
測土對于土壤的選取也甚為關鍵,在刑家村,記者跟隨白由路博士來到葛成利家的田地里。今天是葛家選取土壤樣本的日子,中化公司工作人員用專門的采土儀器在田地均勻選取了20個點,在地下20厘米處進行取樣,再將20個點的土壤混合,最后完成的樣本就具有代表性。土壤樣本很快送到服務站,葛成利說:”不用多久,俺家的土壤狀況也會清楚了,下一季的瓜果蔬菜會有個好收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