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各國的經濟協作、糧食安全面臨的挑戰更加充滿不確定性。在此大背景下,中國應當如何確保種子芯片安全值得關注。
12月18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落幕。在會議確定的2021年中國經濟八大重點任務中,特別提出要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要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加強種子庫建設。要尊重科學、嚴格監管,有序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應用。要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立志打一場種業翻身仗。
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之下,全球經濟低迷已是不爭事實。2021年,各國的經濟協作、糧食安全面臨的挑戰更加充滿不確定性。在此大背景下,中國應當如何確保種子芯片安全?
三年前,中國化工集團完成了對瑞士先正達公司的收購,收購金額達到430億美元,成為迄今為止中國企業最大的海外收購案。2020年1月5日,中化集團、中國化工同時宣布,將旗下全球農業資產注入新設立的“先正達集團”(Syngenta Group),包括中國化工集團旗下先正達股份公司、安道麥股份有限公司以及中化集團下屬農業板塊主要資產。
6月18日,重組而成的先正達集團正式成立。中化集團、中國化工集團董事長寧高寧,同時兼任先正達集團董事長。這意味著,擁有中國國資背景的全球領先農業創新科技公司,也是全球第一的植保企業、全球第三的種子企業、中國第一的作物營養以及領先的現代農業MAP服務平臺企業正式開始運營。自此,美國、歐盟和中國“三足鼎立”的全球農業科技產業格局正式形成。今后,先正達集團擁有的世界一流的種業生物技術和種質資源在中國的拓展應用更加值得期待。
未來,如何利用先正達集團的創新優勢助推中國突破種子芯片問題?《財經》記者近期專訪了先正達集團中國總裁、中國中化集團農業事業部黨委書記、總裁覃衡德。
《財經》:先正達集團的整合并購備受外界關注。能否請您介紹下目前的整合進展?
覃衡德:今年6月18日,先正達集團正式宣布完成所有的資產整合,先正達集團真正從法律意義上正式成立了,審批程序、資產整合、股權調整已全部完成。全新的先正達集團是真正意義上、法律上正式運營的跨國公司,整個集團的注冊地在上海,全球業務包含先正達植保、先正達種子、安道麥植保和先正達集團中國四大業務單元。目前全球的管理團隊已經成立了,四大業務單元的管理團隊都已經任命,所有業務進入到協同運營階段。今年前三季度整個集團業務的經營增長和協同優勢強勁,總體來說,我們在全球農業科技公司中業績是最突出和亮眼的。前不久出版的Science雜志里,先正達集團也是全球第四的最佳雇主品牌,說明行業里的科學家、就業人員對先正達集團給予了非常大的認可。
《財經》:先正達集團既擁有跨國公司優勢,又背靠兩大龍頭央企。特別是先正達集團的種子業務板塊,正好是農業芯片所在,先正達集團的成立對中國農業發展的意義也非常重大。能不能請您談談未來先正達集團在助力中國農業現代化方面會有怎樣的布局和計劃?
覃衡德:毫無疑問,先正達集團肯定是推動中國農業科技進步、農業轉型的重要力量,特別是在農業科技創新的研發方面。
先正達集團在種業方面生物技術領先、研發體系成熟、種質資源豐富,擁有競爭優勢突出的多價、全系列轉基因商業化產品儲備和領先的抗蟲、增效生物技術產品,聚焦保障國家種業安全、推動種業行業升級、助力農業現代化轉型,是保障中國種質資源安全與加快趕超技術代差的重要企業力量。
先正達集團成立后,在種業科技方面,我們總體是在加速科研能力向中國的融合和賦能。比如說先正達北京創新中心具有全球最先進的針對重要作物的基因編輯體系,我們正在擴大其研發規模;我們同時也在籌建國家玉米種業創新中心,這也是先正達集團來主導的。同時,我們在陜西楊凌農高區建立的商業育種全球中心之一,到明年就可以投用。另外,我們正在中國選址,新建先正達集團中國創新研發中心,涵蓋植保、生物農藥、土壤調節和農業生物技術,這也將是先正達集團最先進的全球創新研發中心之一。這些創新研發集群既是In China for China,也是In China for Global,是先正達集團全球農業科技創新網絡的重要核心樞紐,科研創新成果值得期待。比如,最近先正達集團北京創新中心的科學家在小麥單倍體基因編輯體系取得重大突破,開發了一步胞質不育系轉育技術,全球首次將7%的父本單倍體誘導率在小麥上成功實現,將加速種質改良并降低種子生產成本,未來商業化種植有望加快。我們也計劃通過賦能中國種企打造并實施“中國種業繁榮計劃”,加速推動中國種業轉型升級。
我們同時在加速為中國農業科技創新賦能,和國內好的大學、科研院所組建合作聯盟、合作平臺,利用國內基礎研究的優勢,加上先正達集團在全球領先的商業化優勢,將上游的基礎研發和下游的商業化結合起來,推動中國在基因編輯等關鍵農業生物技術、綠色生物農藥與生物防控、土壤改良等新技術等領域的提升。另外,先正達集團也在國內的農藥生產環節幫助引進更多領先的環保安全理念和體系,提升整個行業的標準。這是在科技創新、產業標準方面。
另一方面,先正達集團的MAP與數字化現代農業服務,不僅在科技創新上帶動種業、植保、作物營養等行業升級,更重要的是通過MAP的服務平臺,把先正達集團的科技產品、數字化技術帶到農民身邊,讓農民能夠真正的感受到、接受到。同時我們也通過MAP平臺,連接了下游食品加工企業、渠道商、飼料加工企業等戰略合作伙伴,我們一起共同打造產業生態。我們可以幫助接受現代農業科技服務的農民,將種出來的優質農產品有效對接給市場,真正種出好品質、賣出好價錢。
《財經》:中國糧食總產量已經實現十六連豐,數量上是有保障的,但優質價高的農產品還需要從國外進口,這與種植結構與市場需求的部分錯位有關,需要反彈琵琶,市場需要什么就種什么。在這個意義上,MAP的系統也是從加工企業的需求出發去指導農戶種什么。
覃衡德:對,我覺得兩個方面看。如果我們純粹講中國的口糧,水稻、小麥肯定是足夠的,但如果我們從食品消費結構來看,中國老百姓現在越來越多吃蛋白質,肉、蛋、奶,實際上我們的玉米可能還有短缺、大豆可能短缺更大。我覺得應該要用科技力量提升中國糧食生產的效率和品質。否則同樣這么多土地,種出來的糧食產量還是低、效率還是低,實際上浪費了我們的資源。我們的土地是有限的,應該用有限的土地種出更多的好糧食,滿足14億人的消費需求。
第二個,我們還是要按照消費者的需求來種糧食,這是我們MAP現代農業平臺要做的。一方面是通過科技創新、數字化技術、優質的種子品種和綠色農業投入品、成套的現代種植技術,提升土地的產量和效率,降低成本。另一方面要真正把農民組織起來,按照市場的需求來種植符合市場需求高品質的農產品。MAP現代農業服務平臺現在已經在全國建立了300多個MAP中心,服務全國400多個縣。我們把農藝師選派到了MAP服務中心里工作,他們能為農民提供7+3的全程種植解決方案,從選種、土壤檢測、測土配肥、定制化植保,到農業機械的服務以及數字農業、培訓、檢測等等。農藝師從精準的選種開始幫助農民,根據選種設計種植方案,通過過程管理、數字化工具幫助農民監控農業生產的過程、降低風險。
最后農民可以把糧食交給我們。我們選擇的種子品種均一,品質穩定,所以收到的糧食都是高品質的糧食。MAP平臺與國內頭部的食品加工企業已開展深度合作,像中糧、益海嘉里、阿里、五糧液等,還有其他糧食加工企業、渠道商。他們把訂單交給MAP平臺,MAP平臺根據他們訂單選擇種子品種、確定種植方案。我們的專家理解消費者需要什么樣的品質,選什么樣的品種,對應什么樣的種植技術,相當于把消費者需求翻譯成整個種植方案賦能給農民。
《財經》:這也是在幫中國培養新農民。
覃衡德:是的,我們服務的對象就是中國的新農民,家庭農場、專業種植戶和農民合作社,同時也通過服務在帶動廣大的小農戶。我們是農業農村部指定的全國農民合作社提質增效的主要實施者之一。現在也是按照農業農村部的要求,推動大戶帶小戶。我們建設了MAP示范農場,也有合作大戶的示范農場。大戶跟著我們一起掙到錢、發展了,然后組織農民來看示范農場。老百姓看到效果,他們又自愿把土地放在一起組建起土地合作社,我們接著為這些合作社賦能,提供7+3的全程解決方案。MAP平臺在全國現在已經服務了3700多家合作社,逐步把小農戶也帶到了我們的現代農業服務里面來。
《財經》:您之前提到先正達集團計劃在中國糧倉黑龍江進一步擴大MAP平臺的服務規模。除了MAP的計劃,先正達集團未來在黑龍江還會有別的布局嗎?
覃衡德:在黑龍江首先我認為第一個是品種。我們也在針對黑龍江特定的自然條件研發更多的品種。這些優質品種我們還是蠻有信心的,無論是玉米、大豆、蔬菜。像我們的鮮食玉米,先正達集團在全球是最大的。因此,在種業創新上我們會圍繞黑龍江的需求開發更多品種,同時我們會繼續擴大MAP平臺在黑龍江的服務面積和覆蓋面。現在我們是21個MAP服務中心,圍繞水稻、玉米、大豆等優勢產業縣,累積服務了100多萬畝土地,未來我們希望在能夠擴大服務至幾千萬畝,覆蓋黑龍江所有重點農業縣,把MAP模式不斷復制擴大,帶動更多第一車間的農田能夠按照我們提供的優質品種和技術方案種出更多、成規模的、品質穩定的農產品。
同時,我們也會跟下游的食品加工價值鏈上的合作伙伴一起,推動在黑龍江就地的二產轉化,甚至將來如果土地能夠連片種植、品種比較均一、環境變得越來越好,未來在黑龍江的旅游除了冰雕、森林,農業旅游也會成為一種農業三產融合的重大潛力。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產業興旺,才能實現鄉村振興,農村美,民眾富裕。這是我們的初步想法,還是要從提高種植效率、種植標準著手,通過更可持續的方式種出較大規模的、品質均一的原糧,帶動下游更多領先食品加工企業在黑龍江投資興業。
《財經》:先正達集團幾乎是中國種子芯片的龍頭企業了。現在德國拜耳收購了孟山都,美國陶氏化學和杜邦合并后拆分出農業領域的科迪華,加上先正達集團,全球農業科技領域三足鼎立。您能不能談談先正達集團跟國際上另外兩大企業相比,優勢在哪?
覃衡德:我覺得優勢有這么幾點。第一個,我們的生物技術在全球是數一數二的,跟拜耳不分伯仲,比科迪華要領先。在全球,無論是北美、南美,我們現在的生物技術應用增長強勁。我們在生物技術包括基因編輯技術方面,都是站在世界最前沿,也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我們也越來越認識到生物技術、基因編輯技術將來一定是改變整個育種行業的核心的科技創新,先正達集團擁有這樣的核心基礎。
第二個,我們還有中國的龐大本土市場。有技術、還得有應用的市場。中國農業的現代化,一定是先正達集團擁有的得天獨厚的優勢,我們可以把領先的技術和中國大市場、14億人口的糧食安全結合起來,這在全球都是獨一無二的競爭力。先正達集團的蔬菜、玉米、大豆等品種,在全球擁有優質育種材料,現在也在更多跟中國本土育種材料和研發進行結合,加快商業化育種。我們現在除了生物技術,商業化育種也加快在國內布局。我們也堅定認為我們會改變和提升整個中國的種業行業,無論是生物技術研發和應用,還是在商業化育種方面的效率和系統化,這是我們的責任。
第三個,先正達集團在全球的農業數字化已經服務了將近20億畝土地,在中國的服務量也超過了9000萬畝。應該說在這三家里面,我們現在通過數字化服務的規模是最領先的。我們服務的數字化工具、技術也是最全面的,我們覺得數字化加生物技術一定是未來改變整個農業生產效率核心的科技驅動力。在這兩方面,先正達集團具有非常獨到的競爭力。
《財經》:整合后全新亮相的先正達集團跟之前相比會有什么不同?
覃衡德:我們擁有了更加多元化的業務。過去先正達就是植保產品加上種子。現在整個先正達領先的創制農藥和種子,加上安道麥全球最領先的非專利農藥研發技術和產品創新,再加上我們在中國的種子、化肥、農藥,還有MAP與數字化平臺,等于我們變成全球所有農業科技創新公司里面業務最多元化、最齊備的公司。
第二個我們的規模也更領先。過去單一的先正達公司比拜耳規模要小。現在我們加在一起,植保全球第一種業、種業也是全球第三,再加上在中國作物營養行業第一和我們的MAP與數字化平臺在中國的創新引領作用,我們的市場地位大幅度提升了。
第三個,我們的員工和管理團隊更加多元化了,全球管理團隊組成非常多元。中國管理團隊負責先正達集團在中國的全部業務,是中國團隊來管理中國業務,不像過去傳統跨國公司是老外來管中國業務做得很小。過去單一的先正達在中國的業務低于10%,現在先正達集團中國占到全球業務的20%以上,未來我們希望能夠超過30%,將中國成長為增長引擎的本土市場。我們現在在中國有15000名本土化優秀團隊,是有家國情懷的創新團隊,所以還是有非常本質的不同。
當然,先正達集團是非常多元化的。我們現在有歐洲的公司、美國的公司、以色列的公司、中國公司,我們融合在一起,是非常多元化的公司,也是非常本土化的公司。我覺得相對于另外兩家來講,我們的多元化也會成為很好的競爭力。
《財經》:您提到先正達集團多元化的變化,這會不會帶來一些管理上的挑戰?
覃衡德:當然。管理上的挑戰肯定也是很大,但總體來說我們現在整合、融合得非常好。我們的全球管理團隊也團結得很好。寧高寧是我們董事長,他帶領著全球董事會,現在外籍高管對寧總都非常尊重,他們對中國也非常熱愛。我們的CEO在去年沒有疫情的時候,一年來中國出差9次,對中國非常友好、非常尊重,也非常希望通過我們的整合來幫助中國農業轉型。當然,整合一定需要直面很多挑戰,但總體來說我們進展順利高效。
《財經》:未來先正達集團如何更好地利用國內國外兩種農業資源,挖掘國內國外兩個農業市場?
覃衡德:第一個,我們在國際市場正更多利用中國的市場影響力。中國是糧食最大的買家,我們擴展南美或者北美的市場,也積極與中國進口有關的伙伴來合作,增強我們在南美、北美市場的影響力。我們可以幫助合作伙伴把糧食進口到中國,去到全球最大的消費地,這是對全球市場的幫助。
第二,中國的產業鏈最完整,也進一步提升了先正達集團在全球最重要制造基地的優勢。我們充分利用中國完整的產業鏈、高品質、低成本的競爭力,幫助先正達集團拓展全球市場。基本上大部分的產品都是在中國制造。反過來,先正達集團的科技創新、產品也會很好地支撐中國農業的發展。比如說通過MAP與數字化平臺在全國的推廣,用先正達集團的優質產品、技術、科技不斷為平臺賦能。過去,在科技、產品上可能我們自己要走得更慢一些。現在我們要依托先正達集團在國際上的能力賦能中國市場。無論是數字化也好,科技產品服務也好,先正達集團給了我們更多科技上的支撐,讓我們在中國擴展得很快。
我們還有國外國內兩個市場的緊密協同,比如說我們的育種,我們從國內、國外可以獲得更多育種資源、親本的資源,可以跟國內更好的結合,也可以加快我們在國內的品種選育。同時,先正達集團在全球的網絡和能力,也將幫助我們育成的優質品種更多地“走出去”,幫助全球農業發展。
最后就是研發。先正達集團擁有綜合覆蓋的農業科技創新實力和完備的研發體系,擁有250年的歷史,在科技創新方面有非常獨到的經驗和商業化機制。中國有大量的基礎研發,但商業化還有差距,所以我們現在把全球最先進的創新研發中心建到中國來,就是要把中國的基礎研發和商業化研發結合起來,把中國的研發資源的價值進一步挖掘和激發出來,用研發創新支持我們在中國的發展。同時我們在中國的創新研發集群也會支持先正達集團在全球的科技創新,所以這也是兩種資源的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