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3月25日消息(記者呂紅橋)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形勢的持續好轉,我國企業復工復產有序推進,遭受疫情沖擊的部分產業鏈、供應鏈正在迅速恢復。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系列報道《產業鏈上的中國力量》,將通過對企業的實際調查,展現企業如何通過上下游聯動、政企協同、互聯網+,以及網紅直播等新模式,打通堵點、解決難點、補上斷點,快速實現“復工復產”。(25日)推出第三篇:《中化農業依托互聯網力保化肥高效產供銷》。
物流:打通線上線下
春節過后不久,中化農業旗下的肥易通電商平臺接到一個化肥訂單。客戶是一家復合肥生產企業,需要購買氮肥等化肥作為原料。這家企業需求量是幾百噸,并不算太大,但卻讓肥易通總經理徐爽有些著急。因為當時正處于疫情高峰期,而發布需求的客戶又位于河南南陽,緊鄰湖北疫區。徐爽說:“因為要抓緊生產,客戶很著急。大年初六本身就是春節期間,再加上疫情,那時候找車是非常困難的,所以當時我們就很著急。”
值得慶幸的是,客戶后來通過肥易通,在開封、駐馬店兩地聯系到了貨源,離企業所在的南陽并不太遠。可問題又出現了,由于物流不暢,廠家沒法送貨,企業也找不到車把貨拉走。怎么辦?肥易通之前上線了一個物流應用叫肥達達,是中化農業打造的農資運輸版的“打車軟件”,線上發布物流需求信息,線下由司機或承運商接單,以解決短距離運輸問題。徐爽于是和客戶把運輸需求發到了肥達達上。
徐爽說:“我們在肥達達平臺上發布了信息。發布之后,不到半天時間就有司機來接單了,這個比我們想象的要快,(貨物)順利地到客戶手里了。”
同樣是化肥生產企業,中化農業自身旗下的山東肥業當時也很著急,只不過難題正好相反。企業春節前備料充足,一直保持著生產節奏,可由于信息不對稱和物流不暢等原因,大量產品發不出去。那段時間,中化山東肥業副總經理朱年祥每次去倉庫,看到的都是節節攀升的化肥庫存。朱年祥說:“整個車輛運輸沒法正常通行,車輛非常難找。企業在生產,庫存持續增加。我們庫存最高的時候到了6萬噸。正常季節平時大概在3萬5千噸。”
除了工廠到車站、碼頭這樣的短途運輸,化肥出廠銷售更多需要跨區域長途運輸。中化農業隨后在線下緊急調度物流資源,線上和國內一些知名物流公司合作,并通過線上線下精準對接,彌補了物流缺口,覆蓋了整個物流鏈條。只用了10天時間,中化山東肥業的庫存就恢復了正常。
線上資訊平臺提供決策參考
關鍵時刻,中化農業提早布局的“互聯網+物流”發揮了重要作用。但要保障化肥供應,物流并不是全部難題。數據顯示,我國化肥年使用量在1.5億噸左右,整個產業鏈龐大而且復雜。在上游,氮肥主要產地在北方,但是需求遍布全國;磷肥主要在南方生產,需求集中在北方;鉀肥主要產自西部省份青海,需求集中在中東部。這種區域交錯容易產生信息不對稱,再加上下游農資銷售企業十分密集,信息傳遞雜亂,容易產生供需錯配和失衡。
徐爽說,肥易通為此專門打造了化肥行業的線上資訊平臺。“資訊平臺是我們把全國的70多個地區和70多個工廠每天的價格實時地在這上面發布。而且這些數據每天都會記錄下來,然后我們形成一張圖,類似于走勢圖一樣:過去平均價格是什么水平?趨勢是什么樣的?我們每天還讓注冊用戶來投票,投未來對市場的一些看法,比如你是看漲、看跌還是看平。”
此外,這個資訊平臺還包括各區域的化肥廠開工率、庫存情況等數據,所有信息一目了然。這樣,產業鏈上下游都有了決策參考。
徐爽表示:“老百姓買化肥,到底什么價格合適,包括經銷商什么時候進貨合適,這些信息原來是不對稱的,通過這個平臺實現了信息對稱。對我們化肥的經銷者來說,或者是農戶來說,他能看到化肥的供需情況以及價格變化情況,也對于他的生產決策也起到了一個非常好的作用。”
直播讓技術和產品同步直達田間地頭
與很多產業不同,在化肥產業消費端,農民的種植技術也能直接影響行業供需形勢。有研究顯示,我國農作物畝均化肥用量超過20公斤,遠高于每畝8公斤的世界平均水平。為了提高化肥利用率,中化農業再次把目光轉向互聯網,以農藝師網紅直播的形式,向農民傳授種植知識。某社交媒體平臺上,一名中化農業農藝師正在直播,分享黃淮海地區冬小麥春季田間管理的關鍵技術。
中化農業首席信息官沈冰告訴記者,除了農藝師講課,中化農業的直播還有很多內容。“我們的直播都是非常有針對性的,由我們的一線農藝師,基于當地的情況去組織的,形式也非常多樣。有農藝知識的講解介紹、產品的推薦、當地的氣象和農事活動、農事即時信息播報,當然也有很多很趣味的短視頻。”
通過實用、有趣、全面的直播,讓技術和產品同步直達田間地頭,這樣就容易和農民形成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而中化農業這一系列擁抱互聯網的動作,也幫助企業打通了整個化肥產業鏈。
沈冰說:“中化農業在整個過程中所有工作都要快一步,我們實際上在各個地方也很好地達到了效果。我們的農資產品現在已經基本上都是按照農民所需及時地送達到了農民手里。另外一方面,我們通過線上推廣和運營的手段,也進一步擴大了我們在農戶之間的影響力和對農戶的幫助和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