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確定了保障化肥生產供應,促進化肥行業穩定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業界期盼已久的化肥市場化機制改革終于取得實質性進展。記者26日在采訪中了解到,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化肥市場化改革有利于促進化肥結構調整,有利于行業可持續健康發展。
國務院確定了六項政策措施。一是適當控制磷肥、氮肥產能,加強鉀肥資源勘探開發建設,合理有序增加鉀肥生產。二是適時將所有化肥出廠價格及除鉀肥以外的一般貿易進口化肥港口交貨價格,由政府指導價改為市場調節價,取消對化肥生產流通的臨時價格干預措施,繼續對市場集中度較高的進口鉀肥實行適度價格監管。暫時保留對化肥生產用電、用氣、鐵路運輸價格的優惠政策和稅收優惠政策。三是完善農資綜合直補調整機制,確保農民種糧收益不因農資價格上漲而下降。四是允許各類投資者進入化肥流通領域,鼓勵和扶持發展大型化肥流通企業。五是加強進出口調節,完善化肥儲備調控。今冬明春化肥淡儲量要達到春耕用肥的20%以上。六是加大對測土配方施肥的支持力度,逐步擴大補貼范圍,節約農民支出,減少環境污染。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這一政策的實施,使多年來一直實行政府限價的化肥行業,開始邁向市場化,并將進一步推進化肥結構調整。據中國氮肥工業協會透露,我國氮肥產能早在一年前就已出現嚴重過剩,粗略估算今年僅尿素就將有約600萬噸過剩。磷肥也存在同樣問題,中國磷肥工業協會表示,行業開工率從9月份起出現了連續下滑,磷酸一銨10月全國產量僅30多萬噸。由于下游需求持續疲軟,目前氮肥、磷肥企業開工率只有一半左右。只有鉀肥稀缺,2/3依賴進口。中國無機鹽工業協會鉀鹽分會會長魏成廣表示,國家對鉀肥資源勘探開發十分重視,隨著我國鉀肥自給率的不斷提高,流通領域的放開,鉀肥實現市場化是大勢所趨。
業內多數企業認為,現在放開價格短期內市場不會產生較大的起伏。目前,尿素、磷酸二銨市場價與出廠限價相差無幾,扣除批零差價因素,很多化肥品種的市場價已跌破政府限價。中國氮肥工業協會副理事長劉淑蘭表示,實施這一政策尚需國家發改委制訂相應細則。